CN / EN

土木文化传承
土木文化传承

中国优秀土木工程系列:都江堰

2024/11/04

一、工程简介: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渠首占地面积200余亩。它担负着四川盆地中西部地区7市(地)40县(市、区)1130万余亩农田的灌溉、成都市多家重点企业和城市生活供水,以及防洪、发电、漂水、水产、养殖、林果、旅游、环保等多项目标综合服务,是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水利基础设施。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都江堰处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与成都平原两大地形阶梯的转折部,属龙门山脉的西南延展部分,是中国龙门山大断裂带通过的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属龙门山南段四川盆地边缘山地,由一系列北东一南西向山地构成,地势高亢,山岭海拔3000米以下。东部属成都平原,地势平缓。海拔一般在720米以下。

秦昭王后期(约公元前276年至251年),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唐代,修建了飞沙堰。建国后,又修建了工业供水渠、外江闸、飞沙堰工业引水临时挡水闸。为有效管理维护都江堰的运行,设立了堰官、岁修制度。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分水鱼嘴位于河流进入弯曲河段处,把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为深挖滩,宝瓶口位于该弯曲河段凹岸中部,是内江河水进入灌区的入口,入口处窄而深,最终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在宝瓶口的右侧,是宽而浅的飞沙堰,飞沙堰的泄洪水道上建有一座溢流低坝,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称为低作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都江堰是当今世界年代久远、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它充分利用当地西北高、东南低的地理条件,根据江河出山口处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相互依存,共为体系,保证了防洪、灌溉、水运和社会用水综合效益的充分发挥。它最伟大之处是建堰2250多年来经久不衰,而且发挥着愈来愈大的效益。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都江堰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李冰于公元前256年至前251年间主持修建。其设计理念是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如岷江的流向和地形差异,通过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等关键设施,实现了防洪和灌溉的双重功能

都江堰的主要功能是防洪和灌溉。其设计巧妙地利用了岷江的自然流向和地形差异,通过四六分水的机制,在枯水季节让大部分水流进入内江,保证成都平原的灌溉需求;在丰水季节则让大部分水流进入外江,防止洪涝灾害。此外,都江堰还促进了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使其成为重要的粮仓,对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都江堰的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历代统治者和当地人民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维护和修缮这座水利工程。从秦朝至今,都江堰经历了无数次的风吹雨打和自然灾害,但其设计理念和管理制度使其能够持续运行两千多年。今天,都江堰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世界文化遗产,继续发挥着防洪、灌溉等多方面的作用。

都江堰不仅是水利工程上的奇迹,更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它寄托了后人对修建者的纪念,蕴含了丰富的治水哲学思想和管理经验。都江堰的设计理念和管理制度对后世的水利工程设计和治理有着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综上所述,都江堰工程不仅是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中国古代智慧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体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赵州桥采用敞肩拱设计,增强泄洪能力;可节省石料260立方米,减轻自身重量700吨,从而减少桥身对桥台和桥基的垂直压力和水平推力和主拱圈的变形,提高桥梁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二:工程图片

 

三、工程视频

https://tv.cctv.com/2021/10/22/VIDEHDdZkBpHDC9XEiy5VX6D211022.shtml

注:视频来源:中国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联系方式 学院地址:合肥市屯溪路193号 联系电话:0551-62902066 院长信箱:civil@hfut.edu.cn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版权所有